山西的五臺山顯通寺是著名山西旅游景點,是山西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主推的山西省旅游項目。巍巍太行山北的五臺山,由頂如平臺、屹立環抱的五座山峰組成。且各以臺定名,東臺望海、西臺掛月、南臺錦繡、北臺葉斗、中臺翠巖。北臺葉斗峰為五峰之中第一高度,五月融冰、八月降雪,即使是七月的盛夏時節,山間仍是清風悠悠。
印度高僧之所以選中五臺山,一是因為當時的五臺山被稱為“清涼山”,佛經《華嚴經》有“東方清涼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”之說,,二是兩位僧人觀察山勢,覺得與釋迦牟尼講經之處——印度靈鷲峰很為相似。經漢明帝欽定,五臺山第一座寺廟今顯通寺的前身——大孚靈鷲寺開始興建,山也改稱靈鷲峰。
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明帝劉莊在位其間,逐步消除了王莽虐政引起周邊少數民族侵擾中原的威脅,民族和諧得以恢復,此時的東漢,政治清明,社會穩定,經濟繁榮,史稱“明章之治”。永平十一年(公元69年),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受漢明帝之邀,在洛陽興建白馬寺,是為中國佛寺建設的開端。同年,攝、竺二人來到五臺山,法眼識得五臺圣地,遂奏請漢明帝在此破土建寺,從而奠定了五臺佛國的歷史地位。
五峰之外稱“臺外”,五臺之內以臺懷鎮為中心稱“臺內”,五峰內外,高低錯落地散落著數十座大小寺院。其中當數靈鷲峰前有五臺“開山之寺”之稱的大顯通寺歷史久、規模大,在中國現有古廟寺建筑中也極具個性。
著名山西旅游景點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筑早地方之一。自東漢永平(58~75)年間起,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,佛塔摩天,殿宇巍峨,金碧輝煌,是中國歷代建筑薈萃之地。雕塑、石刻、壁畫、書法遍及各寺,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唐代全盛時期,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馀座,經歷幾次變遷,寺廟建筑遭到破壞。
目前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。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筑。顯通寺(靈鷲寺)、塔院寺、菩薩頂、殊像寺、羅睺寺被列為「五臺山五大禪處」。臺懷鎮是寺廟集中分布的地方,是五臺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。相傳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弘法的場所。歷史上,印度、尼泊爾、朝鮮、日本、蒙古、斯里蘭卡等國的佛教信徒,來此朝圣求法的甚多。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。
每逢盛夏,海內外游人香客前來游覽觀光、燒香拜佛、絡繹不絕。每年6月舉行盛大的騾馬交易大會,進行物資交流、文藝會演和消夏避暑。五臺山是著名山西旅游景點,是各山西旅行社和山西旅游公司主推的山西旅游項目。每年都有許多中外游客來這里觀光學習,了解中國傳統道德文化。